盛夏来临,近日各地进入“酷暑模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7月13日上海的最高气温更是达到了40.9℃,追平有气象记录以来(1873年以来)最高气温纪录!连日的高温让中暑事件频发,由于老人和儿童的一些生理特点,更是容易出现体温调节系统紊乱,引发中暑。专家提醒,高温天谨防中暑,刻不容缓。
中暑是指烈日直射,高温高湿环境所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神经系统等脏器功能损伤,多在夏季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场所空调的普及,因室内温度过高所致的中暑较少;儿童中暑常见原因,多因长时间在户外日光曝晒,如长时间在烈日下玩耍、剧烈运动,或在旅游过程中未做好防晒降温措施等所致,据SAFEKIDS全球儿童安全组织2021年7月的报道,近年来有儿童因被留在热车内中暑而死亡的报道。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够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样温度下,儿童较成人更容易发生中暑。
儿童中暑常见症状: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先兆症状,大汗淋漓,继而皮肤干燥无汗,面色发红;高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口渴、尿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征;严重者休克,甚至可有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表现。
儿童中暑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可危及生命,以下介绍不同程度中暑的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置措施。
先兆中暑:头晕、口渴、乏力、恶心、呕吐、耳鸣、胸闷、心悸、多汗,体温正常或稍高。
急救处理:及时离开高温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度中暑:体温常大于38℃,除头晕、口渴外,常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急救处理:及时转移患者至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数小时内恢复。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对重度中暑的儿童,在现场施救的同时,应尽快呼叫120,及时送医院救治。
1.热痉挛
短暂、间歇发作肌肉痉挛;出汗过多,机体失去大量钠盐所致。突出表现为四肢肌肉特别是腓肠肌发生强直性抽搐,肌肉剧痛;口渴尿少,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急救处理:迅速转移患者至阴凉通风处平卧,休息并降温;补充盐水或饮用电解质溶液(口服补液盐、运动饮料或果汁),如果没有上述溶液的话可给患者饮水;脱水者可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在患者能忍受的情况下,可用毛巾包裹冰水袋敷于痉挛区域不超过20分钟。
2.热衰竭
因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容量不足,致虚脱或短暂晕厥;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急救处理:让患者在阴凉处躺下,尽可能多地脱掉患者的衣服;喷洒凉水,为患者降温。如果没有凉水,可在患者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处放置凉爽湿润的布巾;如果患者有反应,可让患者饮用电解质液体(如运动饮料或果汁),如果没有上述溶液的话可给患者饮水。
3.热射病
是危及生命的病症,因高温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表现。
急救处理:将患者放入凉水中,水深最多没到颈部,或者往患者身上喷晒凉水,如果患者身体开始表现出恢复正常,则停止降温,如继续降温,反而会导致低体温;如患者失去反应,且呼吸不正常或叹息样呼吸,应实施心肺复苏。
中暑预防
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让孩子过多活动和玩耍;夏日外出尤其是外出旅游时应准备一些清凉饮料、防晒霜、太阳镜和遮阳帽或遮阳伞等防暑装备;及时补充水分或电解质溶液;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可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中,避免因意外伤害导致儿童中暑。
本文作者
李璧如
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主要从事小儿急症及各系统危重症的监护与治疗工作,包括血液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合并重症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呼吸衰竭及婴幼儿复杂先心术前并发症、重症神经系统疾病、遗传代谢疾病等。
地址:上海市东方路1678号
电话:021-38626161
邮编:200127
电子邮箱:yb@scmc.com.cn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沪ICP备15019786号-2]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123号]
官方微信号
患者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