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课堂 > 儿医小课堂

宝宝也会失眠吗?

发布时间:2024-03-21来源:儿保科 姜艳蕊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高质量的睡眠,然而,有的宝宝夜间总是频繁醒来,难以维持长时间的睡眠,而宝爸宝妈往往也被这样的"睡渣宝宝"折腾得身心俱疲、苦不堪言。

那么,宝宝也会存在失眠问题吗?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调整睡眠习惯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改善宝宝的失眠问题。


宝宝也会失眠吗?

是的,宝宝也有失眠,但多数是行为性失眠,主要表现为就寝问题和频繁夜醒,并伴有白天困倦、烦躁、拒绝吃奶等问题。

一般而言,婴儿3~6月龄时睡眠才逐渐发育成熟,形成夜间连续睡眠,因此临床上仅对6月龄以上的儿童诊断就寝问题和夜醒,并首先应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睡眠呼吸障碍、胃食管反流以及疼痛等。

儿童行为性失眠是指在睡眠时间安排符合该年龄儿童需求且睡眠环境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儿童持续存在睡眠启动、睡眠持续或睡眠质量等问题,并导致儿童和(或)家庭的日间功能受损。就寝问题和夜醒是儿科门诊中家长常见的就诊主诉之一,国外报道在6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生率为 20%~30%,而我国发病生率更高,约为30%-40%。研究表明,发生于儿童期的行为性失眠,其中54.5%可持续至青少年期,43.3%甚至可持续至成年期。因此,婴幼儿行为性失眠的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宝宝行为性失眠的原因?

图片

年幼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的成因复杂,与睡眠调节能力和睡眠连续性发育较慢或不稳定有关,受内在因素(如气质)和外在因素(如睡眠环境、父母行为)的交互影响。就寝问题主要与家长对儿童就寝行为的约束力不足有关,表现为就寝抗拒和拖延。而夜醒通常与不恰当的入睡条件依赖(如拍睡、抱睡、奶睡等)有关,主要表现为频繁地、长时间地夜间醒来,并且入睡需要家长干预或满足依赖条件。

如何判别宝宝是否有行为性失眠?

图片

家长可根据以下两点来识别:

就寝问题:入睡潜伏期是否在20分钟以上?入睡潜伏期是指在合适的作息安排下,从准备安顿宝宝睡觉到宝宝真正睡着的时间。一般认为入睡潜伏期在20分钟以上需要引起重视,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频繁夜醒:宝宝每晚醒来是否在3次及以上,每次持续5分钟及以上?学龄前期儿童总夜醒时间>20 min具有临床意义。宝宝夜醒是否需要特别关注,关键看宝宝能否通过自我安抚再次入睡,即自我接觉能力。若宝宝有夜醒,但无需家长干预,可以自行接觉,家长就不需要特别关注。但如果宝宝醒后,哭闹厉害,需要家长帮助才能入睡,就要引起重视。

 

宝宝有行为性失眠,该怎么办呢?

如果宝宝已经出现了行为性失眠,建议家长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结合宝宝睡眠问题特征、气质类型、家长意愿、可接受度等综合考虑,商定具体的方案。儿童行为性失眠最常用方法是行为干预治疗,主要包括标准消退法、渐进消退法、积极就寝程序、渐变就寝时间、定时提前唤醒、家长教育或预防、认知重建和放松训练等。《中国6岁以下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治疗指南(2023)》指出,行为治疗对改善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有效,推荐作为一线方案 。常见的行为治疗方案:

1)   标准消退法:从安排宝宝上床睡觉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包括入睡和夜醒,除了出于安全和健康方面的考虑,忽视宝宝任何不当行为(如哭闹、叫喊),以撤去对不当行为的强化,使其减少或消失,该方法效果最好,但因为宝宝哭闹持续时间很长,许多家长往往较难忍受。

图片

2)   渐进消退法:即“等一等”策略,从安排宝宝上床睡觉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包括入睡和夜醒,把宝宝放在床上,离开房间,当宝宝哭闹时马上安抚,先耐心地等待3-5分钟再进入房间,短暂地陪在他身边1分钟左右,随后马上离开,切记抱起或喂奶安抚。之后每次离开房间后,逐步延长在房间外的等待时间,从3分钟,到5分钟,到10分钟,到15分钟或父母可以接受的间隔时间极限,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让宝宝慢慢学会脱离父母帮助,自主入睡。一般1周后会有明显的效果。

3)   改良的渐进消退法:根据家庭情况,可对渐进消退法进行调整。例如只在白天小睡和晚上入睡时严格采用逐步消退法,但当宝宝夜间醒来时,可以适当采用抱睡和摇睡方式。一般2周后宝宝夜醒次数也会有所下降。

 

执行治疗方案时,宝宝每次都哭得非常厉害,该怎么办呢?

图片

刚开始的3-4天,宝宝可能会因为不适应哭闹得更厉害,家长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坚持执行,随后通常可见到效果,2-3周效果更加明显。干预的目的是帮助宝宝学会自主入睡,去掉不良的入睡依赖,这些方法不会对宝宝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而且良好的入睡习惯一旦养成,不仅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还能缓解照养人的压力。但家长执行过程中偶尔放松,反而会强化宝宝的哭闹行为,使得治疗方案难以继续。家长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接受度,选择较为温和的方法,如渐进消退法或改良的渐进消退法。

 

家庭成员在执行时需要注意什么?

家长们在应对宝宝就寝困难和频繁夜醒时会非常辛苦,如果出现疲惫、焦虑、淡漠等负面情绪,可多与家人倾诉沟通,以及寻求专业人员帮助。除了母亲,父亲也应主动分担照养任务,同时也鼓励家庭其他成员分担照养任务但需要确保安排宝宝入睡的方式统一,否则很难见效。

宝宝失眠重在预防,但如果出现了就寝问题和频繁夜醒,应及时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在应对宝宝就寝问题和频繁夜醒时,家长也不必太焦虑,可以和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帮助培养宝宝自主入睡习惯,去除入睡依赖,缓解照养压力,但需确保严格执行方案,且方法统一。

 

门诊信息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开设了失眠心理联合门诊(每周一下午)、儿童睡眠特色专科(每周二下午),可前来挂号进行评估及诊治。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儿童睡眠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6岁以下儿童就寝问题和夜醒治疗指南(2023)[J]. 中华儿科杂志,2023,61(5):388-397.

[2] 许志飞, 杨琴, 江帆, et al. 中国儿童睡眠健康百问百答[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3):169-191.

 

分享:

地址:上海市东方路1678号
电话:021-38626161
邮编:200127
电子邮箱:yb@scmc.com.cn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沪ICP备15019786号-2]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123号]

官方微信号

患者订阅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