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自闭症,关注自闭症患者。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令人难辨真假的时代,一些家长在看到网络上有关自闭症孩子特征的文章后,可能会一知半解地将孩子的行为对号入座,担忧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是自闭症患者,贸然为其贴上标签,往往会使自己陷入“自闭症焦虑”甚至“自闭症恐慌”中。甚至在门诊,还能看到有家长带着不到一岁的孩子前来,询问医生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希望可以缓解一些家长的自闭症焦虑。
如果孩子真的患有自闭症,几岁时可以被发现?
据研究报道,孩子在18个月龄甚至更早就能发现一些自闭症的症状,但真正能做出可靠诊断则一般要等到两岁后,且需要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孩子的症状、出生时情况、家庭养育环境、家族史等因素,全方位地进行鉴别诊断,审慎严谨地做出诊断。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的症状有两大核心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社会互动缺陷,表现为孩子从小眼神对视差,对人脸缺乏兴趣,不能分辨面部表情;缺乏共同关注,没有模仿能力,与同伴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第二个特点是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和兴趣爱好,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生活程序不变,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者行为模式被改变,就会出现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
警惕中国式的养育焦虑和包办替代,以及屏幕暴露
家庭的养育环境,在鉴别自闭症和发育迟缓这两个极易混淆的疾病中,是一个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如今的孩子大多被父母长辈当作珍宝养育,物质条件的优渥更让许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能享受到较好的生活条件,柔软的衣物、宠溺的环境等因素都让孩子的肌肤感触、手眼协调等能力得不到发展。等到家长发现孩子与同龄人的异常时,便开始在网上查询症状、对号入座、到处求诊,甚至进行非理性的过度干预。实际上,他们忽视了十分重要的一点:作为孩子的父母,也是每天陪伴孩子时间最久的人,自己的养育理念也需要更正,应当积极参与到孩子的能力发展中,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因此,医生对家长的教育,家长自我的清醒认识,在科学面对自闭症的过程中,愈发重要。
此外,在儿童发育早期,过度屏幕暴露与儿童认知、语言和社会/情感呈负相关,会导致父母-儿童相互交流减少和家庭功能下降。父母长辈觉得手机、平板可以让孩子安静、不吵闹,不给忙碌的他们添麻烦,于是就让电子屏幕成为了孩子长时间的陪伴者。这可能导致孩子在需要建立与人的社交关系、沟通交流的关键敏感时期,缺乏了与真实的人的互动,导致孩子的眼神对视、表情捕捉、情感体验等都无法得到充分的体会。也有相关研究表明,6月龄时屏幕暴露越多,2岁时认知发育水平及语言得分就越低,即屏幕暴露对孩子的认知和言语发展存在负面影响。
若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该怎么办?
婴幼儿期的大脑具备经验期待和经验依赖的突触形成,即可塑性。而婴幼儿时期,增加社交和学习体验能够促进神经环路向正常发育轨道发展,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
各领域、各学科都有不同的有循证依据的干预方法,本文不一一展开介绍。需要强调的是,自闭症的家庭干预治疗极为重要。通常建议由医生、治疗师、父母组成合作团队,培训和指导父母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给孩子实施基于循证研究的干预措施。而家庭干预的核心,是父母要跟随孩子的兴趣,做孩子的生活“配音师”,让孩子成为父母的“游戏导师”,而自己则要成为孩子的游戏小伙伴,帮助孩子在日常互动和游戏中发展各项能力,从而追赶达到孩子实际年龄应有的能力水平。
总而言之,精准诊断是精准康复的前提,希望在社会各领域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学科协作,提升自闭症患儿诊断的精准性。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并重视自闭症,让自闭症儿童获得全生涯服务和全方位关爱。
作者介绍
金志娟
副主任医师,擅长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和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发育行为疾病的临床诊治
门诊时间:
副主任门诊:周三全天
儿童语言问题特色专科门诊:周五上午
特需门诊 :周四全天
地址:上海市东方路1678号
电话:021-38626161
邮编:200127
电子邮箱:yb@scmc.com.cn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沪ICP备15019786号-2]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123号]
官方微信号
患者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