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课堂 > 儿医小课堂

宝宝防蚊攻略

发布时间:2024-05-06来源:新生儿科 夏慧琼


夏日即将来临,蚊虫又将是困扰宝宝和家长的一大难题。新生儿的娇嫩皮肤更容易受到蚊虫叮咬的侵扰,因此做好驱蚊工作非常重要。

然而,新生儿的皮肤对化学药物十分敏感,使用传统的驱蚊产品可能存在一定风险。而现在市面上驱蚊产品类目繁多,成分还五花八门,植物的、化学的,到底哪种才有效且安全?今天就来聊聊宝宝驱蚊那些事儿。

 

6月龄以下的宝宝,优先采用物理驱蚊

1.天然驱蚊方法

为避免使用化学驱蚊剂对宝宝皮肤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尝试一些天然的驱蚊方法。例如,在宝宝床边使用柠檬、薄荷等植物散发的香味来驱蚊,某些植物的香味对蚊虫有较强的驱避作用。

2.使用蚊帐和电蚊拍

可以在家里挂上蚊帐,蚊帐要选用细密的材质,确保不会被蚊虫钻入。出门在外的话,婴儿车上也可以挂上一个蚊帐。

电蚊拍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驱蚊工具,对于新生儿来说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电蚊拍的电网可以击退附近的蚊虫,使用时只需将电蚊拍靠近蚊虫即可。然而,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确保宝宝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以免误伤。

 

防蚊小贴士

勤洗澡

蚊子叮咬人,主要是被人体的体味、体温和呼吸出的二氧化碳所吸引。因此,勤给宝宝洗澡,保持清洁能相对地避免被蚊子叮咬。

此外,宝宝的夏季衣着应该以轻薄、透气的棉质面料为主。使用过于花哨的颜色和图案,易吸引蚊虫。

保持环境干燥整洁

保持家里干燥整洁,特别是水池、水龙头、地漏、花瓶、潮湿的拖把等,尽量让这些地方保持干燥,家里的厨余垃圾也要及时清理,避免吸引或者滋生蚊虫。

避免高峰期出行,合理开窗通风

蚊虫喜欢在清晨和傍晚活动,这也是它们叮咬宝宝的高峰期。在这些时间段尽量避免带宝宝外出,或选择在室内活动,以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在夏季,通风是必不可少的。但为避免蚊虫进入室内,家长可以选择安装纱窗,确保通风的同时不会被蚊虫侵扰。

 

 

6月龄以上的宝宝,可用安全的化学驱蚊法

在蚊子比较多的盛夏,尤其是进行户外活动时,宝宝还是会面临对蚊虫叮咬的风险。给宝宝涂抹一些驱蚊的乳液或者喷雾,非常有必要。

针对6个月以上的宝宝,我们更推荐使用多个国际权威组织,美国 CDC(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美国儿科协会、美国环保局、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含有以下 4 种驱蚊成分的驱蚊产品。

具体产品成分及使用方法请参考说明书。

1避蚊胺(DEET)

建议 2 个月以上的孩子使用,浓度不超过 30%,对织物有一定腐蚀性。

目前国际上公认最有效的驱蚊成分。不同的浓度避蚊胺产品效果时间不一,可以根据使用场景进行选择:

10%浓度提供3小时保护;

15%大约提供有效保护7小时;

20%大约提供有效保护11小时。

 

2派卡瑞丁(Picaridin/羟酯)

相对低敏,温和不刺激,建议 2 个月以上孩子使用,不损害衣物。

派卡瑞丁被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评为除了避蚊胺(DEET)以外另一种有效驱蚊剂,能有效抑制各种蚊虫,其成分不会伤害衣物、皮肤等,可以直接喷在衣服及包包上,对眼睛和口腔的刺激也比较小。

 

3驱蚊酯(IR3535 / 伊默宁)

相对温和不刺激,建议 2 个月以上孩子使用。

优点是毒性低,刺激小。驱蚊酯对皮肤没有明显毒性,仅对眼睛可能产生刺激。如果宝宝对避蚊胺过敏的话,就可以选择含有驱蚊酯的产品。

 

 

使用化学类驱蚊法的注意事项

01

使用时避开口鼻。眼睛及周围皮肤,皮肤有破损时请勿使用。从室外返回室内,建议立刻用清水洗掉身上的驱蚊液。

02

防蚊产品跟防晒产品可以同时给宝宝使用,先涂抹防晒霜,再喷防蚊液。不要使用防晒驱蚊二合一的产品!

因为防晒霜在室外的正确使用方法是需要每2小时补充一次,而防蚊产品时效长,不需要补涂。二合一产品可能会导致驱蚊液的过量使用。

03

使用驱蚊产品,要避免接触火源。因为一部分驱蚊产品含有酒精,如果接触火源可能会导致烧伤!

喷雾类的驱蚊产品,应先喷在家长手上,再涂抹到宝宝身上,减少吸入。大部分驱蚊产品含有酒精,建议提前测试下是否过敏。

 

宝宝还是被蚊子咬了该怎么办?

  • 用碱性皂液清洗叮咬处

  • 使用持续凉敷的方法消肿止痒

  • 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止痒产品,如外用炉甘石洗剂

  • 避免宝宝抓挠肿胀处,否则可能抓破进而感染。如果宝宝的皮肤还是红肿、瘙痒,并且有加重的趋势,建议就医处理。

在夏季,保护新生儿免受蚊虫叮咬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选择合适的驱蚊方法,保持室内环境干燥清洁,合理着装和避免高峰期外出,都是守护宝宝健康的重要举措。让我们共同为宝宝营造一个舒适清爽的夏日环境。  

 

 

分享:

地址:上海市东方路1678号
电话:021-38626161
邮编:200127
电子邮箱:yb@scmc.com.cn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沪ICP备15019786号-2]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123号]

官方微信号

患者订阅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