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洲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临床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hild&Adolescent Psychiatry》(JCR一区,IF 6)在线发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临床研究成果“Periaqueductal gray subregions connectiv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icturition desire-awakening function”(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亚区神经连接关联尿意-觉醒功能),在国际上首次确立了“尿意-觉醒(micturition desire-awakening,MDA)”功能障碍为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的核心发病机制,并提出MDA医学术语及缩写以及概念、内涵、发育进程,并通过对我院173例不同MDA功能发展水平的儿童进行功能磁共振(fMRI)大脑研究,深入解析和理解MDA功能发展的脑神经机制。
既往学术界对PNE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夜尿增多和膀胱功能不良,而“脑-膀胱对话”(brain bladder dialogue)在PNE中的具体障碍形式不甚明了,甚至多数国内外研究者把觉醒障碍等同于尿意-觉醒障碍,因此在临床治疗上遭遇到很多困惑。本研究明确了MDA与传统觉醒障碍概念截然不同的特点,并在国际上首次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记录提出MDA功能发育的多个阶段,并以实证性的脑功能研究揭示MDA功能的发育是由中脑导水管旁灰质(PAG)联合执行功能神经网络、注意力神经网络及默认网络协同性作用由弱到强而决定的。这一发现为PNE临床精准化评估和治疗找到了新的方向,国际同行审稿人高度评价了这项研究。
本研究通讯作者为发育行为儿科马骏主任医师,其已在儿童遗尿症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钟少根,共同第一作者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硕士研究生林昕迪。
地址:上海市东方路1678号
电话:021-38626161
邮编:200127
电子邮箱:yb@scmc.com.cn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沪ICP备15019786号-2] [沪卫(中医)网审[2013]第10123号]
官方微信号
患者订阅号